叱咤唐人街?盞鬼廣東話!帶妳拒絕“雞同鴨講”

粵語,又名廣東話,在許多外國朋友眼裏,粵語(Cantonese)來源於香港,但實際上,Cantonese這個詞就是從Canton(廣東)演變而來的。。
粵語在中國主要分布於廣東、香港、澳門、廣西和海南等地,在粵語區被俗稱為“白話”,全球以粵語為母語的人約有1.2億,隨著近現代兩廣地區人口向全球各地移民,粵語在北美,澳洲等地的華人社區便成為使用頻率最高的漢語之壹。

坊間壹直有傳言:“當年,粵語以壹票之差沒能當選‘國語’。”BB在此為您打下假,實屬流言!
而這個流言,來源於1913年。流言相傳的是:當時國民政府粵籍議員與北方議員因為選擇官方語言的問題互不相讓,粵語和北京話票數持平。關鍵時刻,孫中山先生為顧全大局力勸同鄉,導致北京話成為國語。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真相是在1913年,民國召開讀音統壹會,決定在全國範圍內推廣統壹語言。當時,北方語系為代表的北京話已經逐漸傳播開。因此並沒有經歷傳言中的“投票環節”,流傳百年的傳言,足以側面證明廣東話在華人社會中的地位。

作為常年在美生活的華人, 都知道廣東話在海外華人圈的流行度,學會廣東話,走遍全天下(至少能在唐人街叱咤),果然是有其道理的。今天的BB,就來為您獻上壹波地道的廣東俗語,讓妳在和廣東朋友交流時,驚艷全場。
雞同鴨講

“老屋飛入D外來雁,雞同鴨講眼碌碌,眼碌碌”。如果妳能唱出這句歌詞,認證!妳應該是個非常地道的廣東人了!為什麽?歡迎知道這句歌詞的讀者們在評論區分享答案!
“雞同鴨講” ,是比喻雙方言語不通,不能交流;也比喻雙方意見分歧極大,沒有共同語言,談不來。想象壹下,“雞同鴨講”是壹個有趣的場面,雞在這邊“咯咯咯”,鴨在壹邊“嘎嘎嘎”,互不知所雲。
腸粉/粉腸

粉腸和腸粉其實是不壹樣的哦!
腸粉是廣東的壹種傳統小吃,在廣東早茶餐桌上非常常見,如上圖所示,實在是美味;
而“粉腸”本意為豬大腸,豬大腸是存儲豬糞便的地方。相信妳可能也猜到引申義了吧?粉腸是口頭語,帶貶義性,意思與‘傻子’相近。壹般比較熟的人才互相這麽稱呼。例如:“妳條粉腸去左邊啊?(小傻子跑去哪了?)”
咩?

如果是第壹次聽廣東話,妳很可能被壹個字無限洗腦—咩。雖然廣州是羊城,但壹直“咩咩咩”也並不是廣東人喜歡羊。
根據《實用廣州話分類詞典》,“咩”字的意義是:疑問、假設或反問。但因為廣東話的語氣助詞語調分為“升調”、“降調”、“零語調”,且可以與原來字調進行疊加,於是便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意思。
所以,“咩”字要從口裏念出來,才能知道到底是什麽意思 ,不然,廣東人真的分不清妳到底是在誇人還是罵人。
叉燒

什麽?廣東不愧大吃省,沒錯,又是吃的。
很多廣東孩子,每次考不好、惹了禍,或是假期在家呆夠三天以上……爸媽總少不了壹句:“生嚿(jiu)叉燒好過生妳!(生條叉燒都比生妳強!)”
壹個廣東人說妳“成嚿叉燒咁”(像條叉燒壹樣),是在說妳看起來蠢蠢的。妳想,不對,那我得裝得聰明點,廣東朋友又會說妳“扮叉燒”,意思是裝模作樣。叉燒表示:我只是吃的,饒了我吧!。
食碗面,翻碗底

吃完碗裏頭的面就把碗反過來,形容壹個人人忘恩負義,得到好處就翻臉不認人。比如廣東朋友剛教完妳說廣東話,妳轉身就走再也不回頭,這就叫“食碗面,翻碗底”
人頭飯, 煲仔飯, 油炸鬼

好恐怖啊,廣東人真的連人都吃這麽殘忍嗎?
沒錯,又是吃的,這次還是壹連串的吃的。
在廣東餐廳吃飯,經常會聽聽到“老板,人頭飯。”廣東人再愛吃也不會吃人呀,所謂的人頭飯指的就是按照桌上人數上飯,壹人壹碗,而數人數最快的的方式自然是數下有多少個頭,這就是人頭飯的由來。
虎毒不食子,煲仔飯裏當然也沒有“仔”,這裏的煲仔指的是用來做煲仔飯的小號砂鍋,翻譯成普通話,煲仔飯就是小砂鍋飯~
油條是中國人最愛的早餐之壹,但到了廣東,卻變成了可怕的油炸鬼。其實這個因為口音引起的誤會,《宋史》記載,宋朝時,秦檜迫害嶽飛,民間通過炸制壹種類似油條的面制食品(油炸檜)來表達憤怒。在廣東人們稱油條為“油炸檜”,粵語發音和油炸鬼非常相似,慢慢就變成了油炸鬼。

iTalkBB 中文電視:廣東南方國際、天下衛視、Now-國際頻道等,粵語直播頻道,《七十二家房客》、《城事特搜》、《粵唱粵好戲》等經典好劇,和您壹起,尋味“盞鬼”廣東話。

| 下壹篇